1 【案例普法】吸毒驾驶肇事撞人,有什么后果?
当前位置:法律资讯 > 谢律普法 > 【案例普法】吸毒驾驶肇事撞人,有什么后果?

【案例普法】吸毒驾驶肇事撞人,有什么后果?

2023-11-24 崇光律师团 233

毒驾是近年流行的一个词语。在《刑法修正案(八)》通过,并将醉酒驾驶作为一种犯罪行为加以规定并列入刑法典,醉酒驾驶引起媒体关注。不过,醉酒驾驶问题,早在2009年就被我国司法解释认定为一种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加以定罪量刑。与醉驾引起的关注和在刑法典和相关司法解释有明确规定相比,毒驾所引起的关注度就并不高,尽管媒体也在关注这些事情。

吸毒驾驶现象,危害性也非常大。与醉酒驾驶—样的是,吸毒驾驶也是会让驾驶汽车的人精神出现某种变化,从而导致驾驶人出现某些变化,并进而危害交通安全,增加交通事故发生率。吸毒驾驶,通常容易让人兴奋,而醉酒驾驶则容易让驾驶汽车失去理智。两种情形中,都容易导致犯罪现象频繁或高发,造成更为严重的危害后果,引起司法部门的高度重视。

由于吸毒人员数量增加,吸毒驾驶人员也相应不断增加,每年平均有在几十万人次的数量在增长。在吸毒驾驶人员类型中,隐性吸毒驾驶、吊销汽车驾照继续驾驶、吸毒成瘾后驾驶、吸毒以维持驾驶类型比较多。由于毒驾与醉驾不一样的是,后者已经有法律明确规定,而后者则没有法律明确规定。因此,毒驾本身是否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危害行为作为犯罪行为加以规定,是我国刑法中还没有明确作出规定的内容。那么,这种行为到底是否犯罪呢?或者一旦出现这种行为能否用其他法律加以确定呢?在此,且让崇光律师带领大家再来看看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有一个案例,看看哪些毒驾行为会遭受到什么刑事处罚。

崇光律师推荐案例:毒驾危害公共安全、累犯自首依法处罚

被告人张某,男,汉族,1979831日出生,农民。2014930日因犯非法持有枪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2015918日刑满释放。

20162212时许,被告人张某吸毒后驾车在广东省某市某区亚运大道超速行驶。其闯红灯直行时,与一辆马自达轿车发生碰撞。张某驾车逃离现场,途中又接连与4辆汽车及1辆三轮摩托车相撞,造成乘坐三轮摩托车的吴某某、罗某某等6人受伤,多车损坏,其中吴某某、罗某某均受重伤。事发后张某留在现场,后被到场的公安人员抓获。经交警部门认定,张某承担连续发生的多起交通事故的全部责任。经鉴定,张某血样中检出甲基苯丙胺、苯丙胺成分。本案由广东省广州市某区人民法院一审,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

法院认为,被告人张某吸毒后驾车违章行驶,肇事后逃离途中又与多车相撞,危及不特定多数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其行为已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张某的行为致2人重伤、多车损坏,犯罪后果严重,应依法惩处。张某曾因故意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在刑罚执行完毕后五年内又犯罪,系累犯,应依法从重处罚。张某作案后主动投案,如实供述罪行,有自首情节,依法可从轻处罚。据此,依法对被告人张某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剥夺政治权利三年。上述裁判已于2017414日发生法律效力。

法条直击:

本案涉及到我国刑法有关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规定:

《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放火、决水、爆炸、投毒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

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三)》第二条规定:将《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修改为:"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崇光律师分析:

本案是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典型案例,公布的理由是:作为一起吸毒后驾驶机动车危害公共安全的案件,属于容易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社会危害严重的犯罪行为。由于毒品多具有兴奋、致幻作用,吸食后会产生感知错位、注意力无法集中、幻视幻听等症状。因此,吸毒后驾驶机动车极易因上述症状而肇事肇祸,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后果,严重威胁交通安全和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因此,毒驾与醉驾,都容易引起严重的危害公共安全的后果。这种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已经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成为社会热炒的一种社会危害现象,相关犯罪现象也已经引起了媒体的高度关注。从此案所发生的事实来看,本案就是一起吸毒后驾驶机动车危害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后果的典型案例,案件事实也非常清楚,相关事实证据链条脉络还是相对比较清晰:被告人张某吸食毒品后驾车;被告人驾车在市区超速行驶并闯红灯;被告人驾车与其他车辆发生碰撞;被告人张某驾车逃离现场;被告人逃离现场途中又连续撞击多辆汽车和三轮摩托车;

造成2人重伤、多车损坏的严重后果。从以上犯罪事实看,被告存在着吸食毒品后驾车的犯罪行为,同时因为他吸食毒品后驾车后出现其他违法或犯罪行为:超速行驶并闯红灯;与其他车辆碰撞并负全责;逃离现场;再次撞击其他车辆。因为被告人的上述社会危害行为,造成了2人重伤、多车损坏的后果,2人重伤就构成了严重的危害后果。因此,这些事实已经符合了我国刑法上所规定的用其他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相关刑法规范所确定的定罪事实与醉驾在我国刑法中有明确规定为犯罪行为的实际状况相比,毒驾在我国刑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在醉驾的犯罪行为中,我国刑事政策上的处理早期是作为交通肇事罪加以规定,后来改变为危害公共安全罪。2000,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中规定,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情形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2009,最高人民法院在发布的《关于印发醉酒驾车犯罪法律适用问题指导意见及相关典型案例的通知>中对这一规定作了变更,将醉驾行为定为危害公共安全行为。根据该司法解释,醉酒的人明知酒后驾车违法、醉酒驾车会危害公共安全,却无视法律醉酒驾车,特别是在肇事后继续驾车冲撞,造成重大伤亡,说明行为人主观上对持续发生的危害结果持放任态度,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故意。对此类醉酒驾车造成重大伤亡的,应依法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

崇光律师提醒:

危害公共安全罪,是一种重罪,在刑法中也是排名紧随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类型。然而,由于我国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类型在现实生活并不多见,因此就使得危害公共安全罪成为最受司法机关关注的案件类型,也是我国刑事政策中高度重视和严厉打击的犯罪类型。实际上,这类犯罪行为社会危害性也比较大,因此社会对这类犯罪的类型也比较敏感,因此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在刑法典中也属于死刑比较多的犯罪类型。在醉驾或毒驾中,发生交通事故并依法需要进行刑事处罚的,如果是属于交通肇事罪,则是一种最高刑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类型,但是如果如果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罪,则是一种可以判处死刑的犯罪。


 


其他法律资讯 更多>